Acytolepis puspa myla (Fruhstorfer, 1909)

Acytolepis puspa myla (Fruhstorfer, 1909) 靛色琉灰蝶
Acytolepis puspa myla (Fruhstorfer, 1909) 靛色琉灰蝶
Acytolepis puspa myla (Fruhstorfer, 1909) 靛色琉灰蝶
Acytolepis puspa myla (Fruhstorfer, 1909) 靛色琉灰蝶

綜合描述

具雌雄二型性。雄蝶:頭被毛、褐色;額中央具白色帶紋。觸角黑褐色、有白環。口器褐色。下唇鬚被毛、前伸、白色但部分黑褐色;第三節細小、棒狀。複眼被毛。胸部及腹部背面黑褐色混藍色、腹面白色。足白色,有褐色條紋及帶紋;前足跗節癒合,末端下彎、尖銳。前翅三角形,外緣略突出。後翅扇形。翅背面呈帶金屬光澤之靛色,外緣有黑褐色邊;前翅中央及後翅前部有模糊白斑。翅腹面底色白色,有一列黑褐色中央斑點列,於前翅由五只鮮明黑褐色斑點排成兩列,前三後二、於後翅蜿蜒排列;後翅亞基部有二至三只褐色小斑點;中室末端具褐色短線紋;亞外緣帶紋由內側弦月紋及外側一列深色斑點組成。緣毛白色混褐色。雌蝶:形態特徵與雄蝶相似,但前足跗節不癒合、翅背面底色褐色,內側具藍色及白色斑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Acytolepis puspa myla 上次更新:2023-04-04
其他來源內容
中型灰蝶。有雌雄二型性。軀體背側暗褐色,腹側白色。前翅前緣、外緣弧形。雄蝶翅背面靛藍色,前翅外緣及後翅前、外緣有明顯黑邊,後翅亞外緣有一列黑斑點。前、後翅均常有白紋。雌蝶前翅背面翅基至翅中央有藍色紋,於前、外緣有寬黑邊,白紋位於藍色紋外側。後翅有藍色、藍灰色及白色紋。翅腹面底色白色或灰白色,翅基泛青色。前翅中央暗褐色紋列於M1、M2、M3室向外側偏移,後翅則斑點於Rs室向基部偏移。中室端也有同色細線紋。前、後翅沿外緣有一列外側黑點列及內側波狀黑線紋。後翅中室內及翅基有暗褐色小點。緣毛白色,翅脈端褐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Acytolepis puspa myla (Fruhstorfer) 上次更新:2014-12-08

分布

世界分布:廣泛分布於東洋區,摩鹿加群島及日本亦有分布。 臺灣分布:亞種ssp. myla分布於本島低至中海拔地區,龜山島及綠島亦有分布;亞種ssp. gisca分布於金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Acytolepis puspa myla 上次更新:2023-04-04
其他來源內容
分布於臺灣本島低、中海拔地帶,龜山島及綠島也有記錄。臺灣以外見於中國大陸南部、日本南部、中南半島、印度、喜瑪拉雅、東南亞、新幾內亞等地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Acytolepis puspa myla (Fruhstorfer) 上次更新:2014-12-08

形態學

雄交尾器:背兜寬闊,具明顯內突,後緣平坦。背兜側突瓣狀、向後漸窄。顎形突退化成小圓突。基腹弧狹窄,強彎曲。抱器修長、寬扁;抱器內突形成朝下之長刺突;抱握鋏小型、葉狀。陽基軛Y形。陽莖彎曲;陽莖器遠短於陽莖基,陽莖器末端腹側具桿狀突起,背側有帶狀骨。角狀器形成有兩片輕度骨化區及許多細刺的骨帶。 雌交尾器:交尾囊球狀。交尾囊管膜質,修長,末端近交尾孔處有縱走窄骨帶。交尾孔前板穹頂狀,具橫走骨帶;交尾孔後板形成兩側生剛毛之骨斑。前內骨突短小。後內骨突甚直,長於肛突曲。肛突前半部高度骨化,後半部輕度骨化,向後漸窄,有毛。 變異:乾季/低溫型個體翅腹面亞外緣帶紋減退、雌蝶翅背面白色斑面積較大。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Acytolepis puspa myla 上次更新:2023-04-04

尺寸

成蝶前翅長11-17 m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Acytolepis puspa myla 上次更新:2023-04-04

鑑別型特徵敘述

金門產標本前翅黑褐色邊較寬、白色斑塊較為鮮明,屬於亞種ssp. gisca。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Acytolepis puspa myla 上次更新:2023-04-04

棲地

出現在各種有其寄主植物生長、種植的地方。一年多代。成蝶會訪花,雄蝶會至濕地吸水及鳥糞。幼蟲取食許多不同科植物,取食部位依植物種類而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Acytolepis puspa myla (Fruhstorfer) 上次更新:2014-12-08

關係

寄主植物:幼蟲取食多種不同科之植物,包括蘇鐵科之臺東蘇鐵;薔薇科之山櫻花、山白櫻、桃、月季花;大戟科之刺杜密、細葉饅頭果、菲律賓饅頭果、錫蘭饅頭果;黃褥花科之猿尾藤;無患子科(包含槭樹科)之龍眼、荔枝、無患子、樟葉槭、臺灣紅榨槭;錦葵科之朱槿;大麻科之石朴;豆科之盾柱木;殼斗科之麻櫟、阿里山三斗石櫟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Acytolepis puspa myla 上次更新:2023-04-04

週期

本種為一年多世代物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Acytolepis puspa myla 上次更新:2023-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