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iades tethys moori (Mabille, 1876)

Tagiades tethys moori (Mabille, 1876) 玉帶弄蝶
Tagiades tethys moori (Mabille, 1876) 玉帶弄蝶
Tagiades tethys moori (Mabille, 1876) 玉帶弄蝶
Tagiades tethys moori (Mabille, 1876) 玉帶弄蝶

綜合描述

雌雄二型性不顯著。雄蝶:頭被毛,褐色。觸角褐色,末端側面帶乳黃色鱗;尖頂明顯、裸露、鉤狀。口器黑褐色。下唇鬚前伸,第1及第2節披毛,白色;第3節甚小、褐色、棒狀。胸部背面褐色,腹面覆白色鱗。腹部背面褐色,有白色細環;腹面白色。足白色;後足脛節有褐色毛束。前翅呈三角形,外緣略突出。後翅呈扇形。翅膀底色褐色。前翅具白色及透明斑紋;除CuA2室中央斑紋白色外,其餘透明;M3、CuA1及中室有鮮明斑點,其前方尚有額外細小斑點。R3至R5室各具一小斑點,約略排成一直線,M1及M2室有微小斑點。後翅中央有鮮明白帶,白帶外緣綴有數枚黑褐色斑點,排成曲線。翅背面斑紋與翅腹面相似,但白色區塊範圍較廣,於近翅基處形成鮮明的白紋。前翅緣毛褐色鑲白色,後翅緣毛白色鑲褐色,後段白色。雌蝶:形態特徵與雄蝶相似,但翅較寬,腹部末端覆有鱗毛叢,後足脛節無長毛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千葉秀幸、築山洋、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Tagiades tethys moori 上次更新:2023-04-04
其他來源內容
中型弄蝶。軀體腹面白色,背面黑褐色,腹部有白色細環。翅面底色黑褐色。前翅中央有白色碎紋。翅面接近翅頂處有一列由白色小斑點組成之點列。後翅翅面有一白帶及一列黑褐色弧形斑列。緣毛黑白相間。翅腹面斑紋色彩與背面相似,色調較淺。後翅白色部份延伸至翅基,使黑褐色弧形斑列很鮮明。
一年多代。成蟲於林緣、溪流邊等場所活動,有訪花習性。休息時翅平展。本種產卵時雌蝶將腹端的鱗毛塗敷於卵表。幼蟲取食薯蕷科植物葉片。冬季以老熟幼蟲越冬。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Tagiades tethys moori (Mabille, 1876) 上次更新:2015-11-24

分布

世界分布:俄羅斯遠東地區、日本、朝鮮半島、中南半島北部、華東北、華中、華西、華南、華東、臺灣。 臺灣分布:本島低中海拔地區,馬祖地區亦有發現。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千葉秀幸、築山洋、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Tagiades tethys moori 上次更新:2023-04-04
其他來源內容
在臺灣地區廣泛分布於臺灣本島低、中海拔地區。臺灣以外分布於中國大陸東南半壁、朝鮮半島、日本及緬甸。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Tagiades tethys moori (Mabille, 1876) 上次更新:2015-11-24

形態學

雄交尾器:背兜寬闊,背側隆起,向後漸窄,末端圓鈍。顎形突形成寬闊骨化帶。囊突中庸長、舌狀。抱器寬,葉狀,後端邊緣具細齒。陽莖長,陽莖基長度與陽莖器略等長。陽莖脊鋸齒狀。陽基軛片為寬闊U形骨。 雌交尾器:交尾囊橢圓形。交尾囊管膜質,交尾孔周圍骨化、漏斗狀。交尾孔板複雜;交尾孔前板寬闊、拱形;交尾孔後板寬闊,後緣延伸成葉狀,中間凹入。肛突矩形,具毛。後內骨突細長、彎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千葉秀幸、築山洋、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Tagiades tethys moori 上次更新:2023-04-04

尺寸

成蝶前翅長16-20 m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千葉秀幸、築山洋、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Tagiades tethys moori 上次更新:2023-04-04

棲地

主要棲息在常綠闊葉林、熱帶季風林,有時也在山藥田發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Tagiades tethys moori (Mabille, 1876) 上次更新:2015-11-24

關係

寄主植物:薯蕷科之日本薯蕷、裏白葉薯榔、華南薯蕷、大薯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千葉秀幸、築山洋、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Tagiades tethys moori 上次更新:2023-04-04

週期

本種是一年多世代物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千葉秀幸、築山洋、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Tagiades tethys moori 上次更新:2023-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