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hlodes bouddha yuchingkinus Murayama & Shimonoya, 1963

Ochlodes bouddha yuchingkinus Murayama & Shimonoya, 1963 菩提赭弄蝶
Ochlodes bouddha yuchingkinus Murayama & Shimonoya, 1963 菩提赭弄蝶
Ochlodes bouddha yuchingkinus Murayama & Shimonoya, 1963 菩提赭弄蝶
Ochlodes bouddha yuchingkinus Murayama & Shimonoya, 1963 菩提赭弄蝶

綜合描述

雌雄二型性顯著。雄蝶:頭被毛,褐色。觸角背面褐色,腹面褐色,有橙色環;尖頂明顯,呈鉤狀。口器黑褐色。下唇鬚前伸,第1及第2節被毛,形成一隆起毛叢,黑褐色雜白色;第3節細小,呈褐色。胸部褐色。足褐色。腹部背面褐色,腹面灰白色。前翅呈三角形,前後緣直線狀,外緣略突出。後翅扇形。翅背面底色褐色,綴有透明及黃色斑紋,近翅基處覆有褐色毛。前翅M3及CuA1室各有一鮮明之透明斑點。中室末端有兩融合為一之透明斑點,翅頂附近有三只小斑點排成一線。CuA1室中央有一黃白色斑點。後翅中央Rs、M3及CuA1室各具一透明斑點。翅腹面斑紋與翅背面相似,但大部分覆土黃色鱗。前翅前端緣毛褐色,其餘黃白色,前翅中央斑列內側具一有光澤之黑褐色線狀性標。雌蝶:形態特徵與雄蝶相似,但是翅幅較寬,斑紋較鮮明且無性標。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千葉秀幸、築山洋、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Ochlodes bouddha yuchingkinus 上次更新:2023-04-04
其他來源內容
中型弄蝶。軀體背側為帶赭黃色之褐色,腹側黃褐色。前翅外緣稍呈弧形,翅頂尖;後翅近半圓形。翅背面底色為帶赭黃色之暗褐色。前翅於中室端有兩枚狹長小白斑,融合成「V」字形或近於完全融合。M3室及Cu1室各有一白斑,Cu2室有一模糊黃斑。R3至R5室或R4至R5室有排成一列的小白點。後翅Rs、M3、Cu1室內有一白色斑點。腹面底色赭黃色。雄蝶於前翅背面之Cu1及Cu2室有一灰色性標。雌蝶前翅斑點較白、無性標。緣毛橙色混淺褐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Ochlodes bouddha yuchingkinus Murayama & Shimonoya 上次更新:2014-12-08
中型弄蝶,翅膀正面黑褐色,腹面則為黃褐色,並散布許多白色點斑,與近似種類較明顯的差異在於後翅腹面具有三枚大而圓的白色斑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呂晟智 資料提供:呂晟智 來源學名:Ochlodes bouddha yuchingkinus 上次更新:2013-11-06

分布

世界分布:緬甸、泰國、華西、臺灣 (Chiba & Tsukiyama, 1996)。 臺灣分布:本島中高海拔山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千葉秀幸、築山洋、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Ochlodes bouddha yuchingkinus 上次更新:2023-04-04
其他來源內容
在臺灣地區分布於臺灣本島中、北部中海拔地區。臺灣以外分布於華西及緬北地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Ochlodes bouddha yuchingkinus Murayama & Shimonoya 上次更新:2014-12-08
在臺灣主要分佈於北部至中部的中海拔山區,除台灣外尚分佈於中南半島西部、大陸西南地區及印度東部等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呂晟智 資料提供:呂晟智 來源學名:Ochlodes bouddha yuchingkinus 上次更新:2013-11-06

形態學

雄交尾器:背兜基部寬闊,尾端漸窄,末端深凹入;鉤突長臂狀、彎曲,末端漸窄。顎形突分離。囊突短,先端鈍。抱器寬闊,抱器腹遠較報器背厚;抱器內突細小,脊狀;抱握鋏寬闊,背側邊緣不平整,呈三角形突起。陽莖碩大,陽莖器腹側延伸出長、扁平之突起,其末端具鋸齒狀脊及小鋸脊。陽基軛片窄帶狀。 雌交尾器:交尾囊卵圓形,後側有皺褶。交尾囊管膜質、粗短,有橫向皺褶。交尾孔大型,周圍具骨化壁。交尾孔板複雜;前板骨化,具線狀皺褶;後板大,兩側帶狀,有毛,後緣中間凸起,具長毛。肛突矩形,具毛。前內骨突短,基部寬,末端漸尖。後內骨突長,纖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千葉秀幸、築山洋、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Ochlodes bouddha yuchingkinus 上次更新:2023-04-04

尺寸

成蝶前翅長15-19 m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千葉秀幸、築山洋、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Ochlodes bouddha yuchingkinus 上次更新:2023-04-04

棲地

棲息在闊葉林林緣等棲地。一年一代,成蝶夏季出現,有訪花習性。幼蟲取食禾本科之玉山箭竹。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Ochlodes bouddha yuchingkinus Murayama & Shimonoya 上次更新:2014-12-08
其他來源內容
菩提赭弄蝶偏好中海拔山區原始森林邊緣,幼蟲以玉山箭竹為寄主,為一年一世代的種類,成蝶飛行快速,喜好訪花或吸水,雄蝶有明顯的領域行為,會佔據高處並驅趕其他蝶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呂晟智 資料提供:呂晟智 來源學名:Ochlodes bouddha yuchingkinus 上次更新:2013-11-06

關係

寄主植物:禾本科之玉山箭竹。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千葉秀幸、築山洋、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Ochlodes bouddha yuchingkinus 上次更新:2023-04-04

週期

本種是一年一世代物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千葉秀幸、築山洋、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Ochlodes bouddha yuchingkinus 上次更新:2023-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