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icota ohara formosana Fruhstorfer, 1911

Telicota ohara formosana Fruhstorfer, 1911 寬邊橙斑弄蝶
Telicota ohara formosana Fruhstorfer, 1911 寬邊橙斑弄蝶
Telicota ohara formosana Fruhstorfer, 1911 寬邊橙斑弄蝶
Telicota ohara formosana Fruhstorfer, 1911 寬邊橙斑弄蝶

綜合描述

雌雄二型性顯著。雄蝶:頭被毛,橙色混褐色。觸角背面褐色,腹面褐色,有橙色環;尖頂明顯、裸露,呈鉤狀。口器黑褐色。下唇鬚前伸,第1及第2節被毛,形成隆起之毛隆,呈黃白色;第3節細小、褐色。胸部橙色混褐色。足橙色。腹部背面褐色,側面橙色,腹面黃白色。前翅呈三角形,翅頂尖,前、後緣直線狀,外緣略突出。後翅呈扇形,臀區略呈葉狀突出。翅背面底色褐色,綴有橙色斑紋,近翅基處覆有橙色毛。前翅由一片鮮明的橙色紋覆蓋大部分,亞外緣有黑邊,翅面中央有黑褐色帶。後翅中央有橙色斑帶,中室內有一橙色斑點。翅腹面斑紋與背面相似,但大部分覆橙色鱗,橙色斑鑲黑褐色短線紋。緣毛於前翅前端褐色,其餘橙色。前翅背面中央黑褐色帶M3至CuA2脈間有細線形灰色性標。雌蝶:形態特徵與雄蝶相似,但翅幅較寬,橙色塊紋面積較小;無性標。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千葉秀幸、築山洋、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Telicota ohara formosana 上次更新:2023-04-04
其他來源內容
中小型弄蝶。軀體背側黑褐色,被橙色鱗;腹側橙色。前翅翅頂尖;後翅半圓形。翅背面底色暗褐色。前翅中央有一橙色斑帶,R3至R5室有橙色小斑帶,兩者通常相連成一曲帶,中室至前緣及翅基有橙色紋,與橙色曲帶間形成一黑褐色條紋。後翅中央亦有一黃色斑帶,中室端有一橙色小斑。腹面底色暗橙色,中央斑帶橙色,其內、外端鑲黑褐色紋。雄蝶於前翅背面中央黑褐色條紋中央有一灰色線形性標。緣毛橙黃色,前翅雜褐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Telicota ohara formosana Fruhstorfer 上次更新:2014-12-08

分布

世界分布:分布於印度、斯里蘭卡及西喜馬拉雅地區之外的東洋區,新幾內亞、澳洲東北部(Shirôzu, 1960)。 臺灣分布:本島低至中海拔地區,亦見於金門、馬祖地區及龜山島。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千葉秀幸、築山洋、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Telicota ohara formosana 上次更新:2023-04-04
其他來源內容
在臺灣地區主要分布於臺灣本島低、中海拔地區,離島龜山島及金門、馬祖地區也有記錄。臺灣以外見於中國大陸南部、中南半島、東南亞、南亞、新幾內亞、澳洲等地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Telicota ohara formosana Fruhstorfer 上次更新:2014-12-08

形態學

雄交尾器:背兜寬闊,與鉤突形成一對棒狀、筆直之突起。顎形突退化。囊突長,先端尖。抱器寬闊,末端背側呈圓葉狀突起,腹側有角狀突起,末端邊緣具刺棘。陽莖粗壯,兩端漸細。陽基軛片細小,V字形。 雌交尾器:交尾囊長袋狀;花壁為一大片具微小顆粒之區域。交尾囊管短、膜質,交尾孔大型。交尾孔板骨化圓頂狀,於交尾孔兩側具一對褶。肛突大型、矩形,具長毛。前內骨突和後內骨突纖細、筆直,後內骨突長度遠較前內骨突長。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千葉秀幸、築山洋、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Telicota ohara formosana 上次更新:2023-04-04

尺寸

成蝶前翅長14-19 m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千葉秀幸、築山洋、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Telicota ohara formosana 上次更新:2023-04-04

鑑別型特徵敘述

在臺灣,本種與同域分布之竹橙斑弄蝶相似,但是本種翅腹面底色較深、雄蝶前翅背面橙色紋不沿翅脈延伸。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千葉秀幸、築山洋、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Telicota ohara formosana 上次更新:2023-04-04

棲地

棲息在常綠闊葉林。一年多代。成蝶於林緣、道路旁陰涼處活動,好訪花。幼蟲取食禾本科棕葉狗尾草、象草及舖地黍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Telicota ohara formosana Fruhstorfer 上次更新:2014-12-08

關係

寄主植物:禾本科之棕葉狗尾草、象草及舖地黍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千葉秀幸、築山洋、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Telicota ohara formosana 上次更新:2023-04-04

週期

本種為一年多世代物種,以蛹態休眠越冬(Hsu, 2002)。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千葉秀幸、築山洋、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Telicota ohara formosana 上次更新:2023-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