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mpides boeticus (Linnaeus, 1767)

Lampides boeticus (Linnaeus, 1767) 豆波灰蝶
Lampides boeticus (Linnaeus, 1767) 豆波灰蝶
Lampides boeticus (Linnaeus, 1767) 豆波灰蝶
Lampides boeticus (Linnaeus, 1767) 豆波灰蝶
豆波灰蝶
波紋灰蝶,豆莢灰蝶,曲斑灰蝶,亮灰蝶,波紋小灰蝶
無危(LC)
 iNaturalist

綜合描述

具雌雄二型性。雄蝶:頭被毛、褐色、中央有白色條紋。觸角黑褐色、有白環。口器褐色。下唇鬚被毛、前伸:第三節細小、白色但部分黑褐色。複眼密被毛。胸部及腹部背面黑褐色、腹面白色。足白色,有褐色條紋及帶紋:前足跗節癒合,末端下彎、尖銳。前翅三角形,外緣略突出。後翅三角形,CuA2脈末端具絲狀短尾突。翅背面底色呈具藍色調之紫色,後翅CuA1、CuA2室末端各具一黑褐色斑點。翅腹面底色灰褐色,有深色中央及亞基部帶紋,帶紋有白邊及中央細白帶:亞外緣帶紋由兩道白色帶紋組成,外側帶紋較窄而模糊、內側帶紋較寬而鮮明:後翅CuA1及CuA2室末端有帶橙色紋及金屬光澤綠鱗片之黑色斑點。緣毛灰白色。雌蝶:形態特徵與雄蝶相似,但前足跗節不癒合、翅背面內側有藍色斑紋、後翅背面中央有模糊白色帶紋,沿外緣有一列白色弦月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Lampides boeticus 上次更新:2023-04-04
其他來源內容
中小型灰蝶。有雌雄二型性。軀體背側暗褐色,腹側白色,被毛。前翅前緣、外緣弧形。後翅CuA2脈末端有細小尾突。雄蝶翅背面藍紫色,外緣有細黑邊,後翅CuA2室有一黑色斑點;雌蝶翅面有藍色紋,黑褐色部份寬闊,後翅中央偏外側有模糊白色紋列,後翅沿外緣有鑲白線暗色斑點列。翅腹面底色淺褐色,前、後翅中央及亞基部各有一組兩側鑲白線及褐色帶之帶紋列,中室端、中室內及翅基附近亦有類似之短條、帶紋。前、後翅亞外緣均有暗色紋及重白線。後翅亞外緣帶紋及中央斑帶間有一明顯白帶。CuA1室及CuA2室有黑斑、橙黃色弦月紋及淺綠色亮鱗紋。緣毛白色及褐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Lampides boeticus (Linnaeus) 上次更新:2014-12-08

分布

世界分布:除極端環境如極地外,其餘地區皆可見。 臺灣地區分布狀況:主要分布於本島低至中海拔地區,離島亦有分布。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Lampides boeticus 上次更新:2023-04-04
其他來源內容
除了南沙太平島以外,臺灣本島及所有離島均有本種記錄。臺灣以外分布涵蓋東洋區及澳洲區大部分地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Lampides boeticus (Linnaeus) 上次更新:2014-12-08

形態學

雄交尾器:背兜狹窄,輕度骨化。背兜側突寬帶狀。顎形突小型、橢圓桿狀。基腹弧背側窄,側面寬。抱器長而扁平,末端內彎、尖銳,後緣有鋸齒。陽基軛片Y字形。陽莖短圓柱狀、粗壯、筆直,陽莖器長度略與陽莖基等長。陽莖器末端略膨大。角狀器複雜,於陽莖器末端開口處有兩只摺疊骨片及多排細齒。 雌交尾器:交尾囊橢圓形、修長。交尾囊管膜質、粗大。交尾孔前板形成小提琴狀骨板,前端具明顯內陷:交尾孔後板為一對大橢圓形骨片。前內骨突小型、扁平,前端圓。後內骨突長於肛突,纖細,甚直。肛突前半部高度骨化,後半部輕度骨化,有毛。 變異:低溫/乾季型個體翅後翅臀區斑紋減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Lampides boeticus 上次更新:2023-04-04

尺寸

成蝶前翅長9-18 m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Lampides boeticus 上次更新:2023-04-04

棲地

見於任何有寄主植物生長、種植之環境。一年多代。會訪花。幼蟲取食豆科植物花苞、果莢、種子等繁殖構造。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Lampides boeticus (Linnaeus) 上次更新:2014-12-08

關係

寄主植物:幼蟲取食多種豆科蝶形花亞科之植物,包括鵲豆、田菁、賽芻豆、太陽麻、南美豬屎豆、黃野百合、大葉野百合、濱刀豆、波葉山螞蝗、小槐花、大葛藤、山葛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Lampides boeticus 上次更新:2023-04-04

週期

本種為一年多世代物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Lampides boeticus 上次更新:2023-04-04

風險

本種為著名之豆科作物害蟲,英文俗名有「the pea blue butterfly」之稱(Lohman et al., 2008)。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Lampides boeticus 上次更新:2023-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