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本物種在台灣的早期記錄可追溯到日本時代(Okada 1936),當年在台北植物園與台南各有一筆記錄,每次各有一隻的採集記錄。因此1980年代晚期的野生動物保育法甚至曾經本物種列於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之中。然而由於本物種體型碩大、行蹤並不隱密,不太可能存有潛藏的族群卻不被人發現,因此在本土的兩爬調查較為完整之後,多數的兩爬學者認為早年的記錄可能是無意間經於貿易管道進入台灣,並不是穩定的原生族群,因此將其從保育法規中移除。本物種的野生個體在2008年再度發現,由Norval et al.(2011)在台中記錄,但是可能沒有形成穩定的入侵族群。2013年,壁虎蛋與剛出生的壁虎在高雄市由Ming-Hung Hsu與Chi-Yu Huang兩位學生發現,為本種在台灣首次的繁殖記錄(Lee et al., 2019)。本種的來源不明,可能由藉由貨船無意入侵,也有可能是寵物飼養者逃逸或釋放。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思民 資料提供 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上次更新 202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