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子囊果50-120微米寬,球形、似球型,或不規則形,生於基質表面或者埋生於基質中,通常平貼基部,以基墊菌絲附著在穀物、沙粒、有殼動物的鈣質殼上,或者有孔蟲的殼內。具有孔口,有乳狀突起,革質,暗褐色質量褐色,有時被短菌絲覆蓋,獨生或叢生。子囊果壁14-16微米厚,雙層,較廣的外層菌絲為淡褐色,由2至3層薄壁、大胞腔的多邊形細胞組成角狀細胞組織。較窄的內層為暗褐色由1至2層厚壁、窄胞腔的扁長型細胞組成;基墊菌絲為梭形。乳狀突起約20-24微米高,16-25微米寬,錐形,孔口管道內充滿小細胞的偽薄壁細胞組織。偽薄壁細胞為薄壁多邊形細胞,充滿於初生子囊果中央,在子囊孢子成熟時溶解。子囊孢子27-34 × 6-8.5微米 (不含附屬器),圓柱狀,3個分隔,隔膜處內縮,透明,有附屬器。附屬器18-20微米長,2微米寬,基部輕微膨脹,頂端0.5微米,細長,漸細,堅固,彎曲,附於未成熟的孢子側。本菌株與A. trifurcatus之不同處為本菌株子囊孢子為3分隔。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郭聖育 資料提供 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真菌研究室 上次更新 201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