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海蝰蛇最早是根據採集自印尼爪哇附近海域的標本,因其頭形和色般與部分歐洲腹蛇類的斑紋類似而得「海腹」或「海蝰」之名.毒性極強且有致人於死的紀錄.根據實驗,鉤鼻海蛇(Enhydrina schistosa)或虎蛇(Notechis scutatus)抗毒血清,都可以對此蛇的毒液產生不錯的中和效果.在臺灣目前僅於台灣海峽有單次的捕獲紀錄.頭大且與頸部明顯區分,具明顯的眶下鱗,使眼睛與上唇鱗不相接;身體明顯側扁,背脊附近偏灰且帶有許多深色斑,由頸部延伸至尾,尾巴末端帶有大型灰黑色斑,身體前半部寬度僅約中段的一半.應為胎生,但每次產仔數不明.俗別名為毒海蛇,黑尾海蛇.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 臺灣生命大百科 上次更新 2013-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