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pestes urva formosanus (Bechthold, 1936)

Herpestes urva formosanus (Bechthold, 1936) 食蟹獴
Herpestes urva formosanus (Bechthold, 1936) 食蟹獴
Herpestes urva formosanus (Bechthold, 1936) 食蟹獴
Herpestes urva formosanus (Bechthold, 1936) 食蟹獴
食蟹獴
棕簑貓,膨尾狸
臺灣特有
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

綜合描述

食蟹獴的頭部細長,吻端突出,相對於頭部和尾部,身體呈現膨大的紡紡錘狀流線型;身體的體毛與尾毛均長而膨鬆,質地粗硬,呈灰棕色末端色白,故又稱棕簑貓、膨尾狸。嘴角經臉部至頸側有一明顯的白色鬃毛;四肢細短為暗褐色,各具五趾,趾間略有蹼,呈新月形。頭體長 36至46 公分,尾長17至28 公分,體重1.8至3.2公斤。齒式:門齒3/3,犬齒1/1,前臼齒4/4,臼齒2/2;全部的牙齒數有40顆。
食蟹獴為日行性動物,但以清晨或傍晚較為常見。平時棲息於溪流附近之森林中,以岩洞或自掘之洞穴為居所。覓食時常會移至溪流附近,善於游泳潛水;食物包括鼠類、蛇、蜥蝪、蛙、魚等脊椎動物,以及淡水蝦蟹、蝸牛、大型昆蟲等無脊椎動物。排遺呈短棒狀或直條狀,內含物多為大量之甲殼類或昆蟲類碎片,常排放於溪邊沙地上或林間的路徑旁,明顯可見。每年7月至翌年1月為生殖季,每胎可生產1至2隻幼獴。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鄭錫奇 資料提供 臺灣科普傳播事業發展計畫 上次更新 2013-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