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 (Bleeker, 1853)

綜合描述

第1背鰭:Ⅷ;第2背鰭:14~17。臀鰭:12~15;胸鰭:21~23;腹鰭:Ⅰ/ 5;尾鰭:16~17。縱列鱗 30~40;橫列鱗 9~11;背鰭前鱗 13~16;鰓耙5+9~11。體長為體高的5.8~6.2倍,為頭長的3.2~3.5倍。頭長為吻長的3.6~4.3倍,為眼徑的3.4~4.2倍,為眼間距的7.0~9.5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2.3~3.0倍。體延長,前部分呈圓筒形,後部分稍側扁。頭部較大,寬而平扁,具有2個感覺管孔。頰部微突,具有4條水平狀感覺乳突線,無橫列的感覺乳突線和皮褶突起。吻中長,圓鈍。眼大,上側位,眼徑等於或稍大於吻長。眼間距窄,中間凹入。鼻孔每側兩個,圓形。口大,下頜較突出,口裂可達眼中部的下方。上頜具有2行尖銳狀的牙齒,外行齒形狀較大,下頜前部為3行,後部分則為2行,亦為外型齒較大,牙齒形狀內彎且尖銳。舌大,游離,前端呈截形。下顎表面具有3對短小的觸鬚。鰓孔大。鰓蓋上方具有3個感覺管孔,前鰓蓋骨具有2個感覺管孔。體被櫛鱗,頭部的鱗片較小,頰、鰓蓋及項部均被鱗,吻部及下頜則無鱗。第一背鰭起於胸鰭基底的後上方,平放時接近或幾乎伸達第二背鰭的起點。第二背鰭平放時後緣也幾乎伸達尾鰭基部。臀鰭基底長。胸鰭尖圓,稍微長於腹鰭。肩帶內緣無長指狀肉質皮瓣,但隱藏有2個顆粒狀的肉質皮突。左右鰭癒合為一吸盤。尾鰭尖長。體呈黃褐色,體側有4~5個暗色斑塊;第一背鰭前部邊緣為黑色,其餘各鰭為灰色。(林上智、林沛立編寫 2012/10)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 臺灣魚類資料庫 上次更新 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