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xyeleotris marmorata (Bleeker, 1852)

斑駁尖塘鱧
雲斑尖塘鱧
海洋生物 | 入侵種 |
無危(LC)
 iNaturalistWoRMS

綜合描述

背鰭VI-I, 9;臀鰭I, 7-8;胸鰭17-19;縱列鱗80-90;橫列鱗23-26;背鰭前鱗60-65。體延長而粗壯,前部圓筒形,後部側扁。頭部前方縱扁,吻部前端略尖。眼略小,位於頭前半部,眼間隔寬。口裂寬大,下頜較上頜前突,上頜骨可延伸達眼中部下方。頰部寬大。鰓裂較狹,未超過前鰓蓋後緣的下方。體被有中小型的櫛鱗,頭背部、頰部、鰓蓋及胸部亦被細小的鱗片。背鰭無棘狀鰭棘。第二背鰭與臀鰭的後方鰭條較長。胸鰭長約與頭長相等。尾鰭呈長圓形。體色呈深褐色,體側具有約3-5塊不規則的暗紅褐色彎曲狀的橫斑。頭部散佈紅褐色的斑塊。第二背鰭與尾鰭均具有黑褐色的斑點。

斑駁尖塘鱧,俗稱筍殼魚,原產於東南亞,包括泰國、馬來西亞及菲律賓等國。筍殼魚是底棲性魚類,棲息於河川、池沼、水庫泥底。不喜游動,白天常躲於洞穴中。夜間攝食,以小蝦、小魚為主。最大體長可達50cm。1975年自柬埔寨引進國內的養殖魚種,因其成長較慢且具領域性及殘食行為,不合乎池塘養殖的經濟效益,約1990年初期即被放養至曾文水庫,目前仍是當地高價的漁產,但對水庫底棲原生魚蝦類亦極具威脅性。在台灣大部分於嘉義以南之地區,以烏山頭水庫最多。筍殼魚喜食活餌,訓餌不易,養殖存活率低,因此產量不高,市場價格也始終高居不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梁世雄 資料提供 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上次更新 2019-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