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hycallionymus formosanus Fricke, 1981

綜合描述

體延長,縱扁。鰓裂為一卵圓形小孔,位於頭背部後方。前鰓蓋骨具強棘,末端棘短,稍向上彎且具倒鉤,腹緣平滑,背緣具二個彎棘,基部另具一強倒棘。眼大,在頭背部,通常彼此靠近。口小,上頜可向前下方伸長;上下頜具帶狀細齒。體無鱗;側線延伸至尾鰭基部。背鰭分成二部,第一背鰭通常具4軟棘,第一棘延長如絲,尤以雄魚為甚,雌魚僅稍長於第二棘;第二背鰭具9根軟條,鰭緣甚高,所有軟條皆高於第二至第四軟棘,均無分枝;胸鰭大;腹鰭具一鰭膜與胸鰭基部相連;臀鰭具9根軟條;尾鰭之中央二軟條延長且不分枝。標本體呈深棕色,腹部白色,體側具一列不規則黑斑;頭部深棕色,具一些淺點;眼下具一條垂直黑紋;背部及體側具一些黑緣的白斑。第一背鰭色淡,第三棘膜具一大黑斑,第一及第二棘膜具三個白斑,第二棘膜具黑色緣;第二背鰭色淡,每一鰭條具一垂直白線(雌魚不顯),前半部鰭膜緣黑色(雌魚不顯);生活時雄魚之1/2至2/3臀鰭呈淡黃色(死後棕色),每一鰭膜具1-2條藍色斜紋(死後暗色),鰭緣白色;生活時雌魚之臀鰭一致呈淡白色,鰭緣黑色;胸鰭基具一黑斑;尾鰭散布黃點(死後暗色),最下鰭條及下半部鰭緣黑色。以前所記載之臺灣深水(Bathycallionymus formosanus)為同種異名。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 臺灣魚類資料庫 上次更新 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