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最早是由法國兩棲動物學者道丁(F.M.Daudin)根據印度東岸恆河出海口所採得的個體而命名,種名即是指背部環帶微藍黑色的特徵.雖然習性尚稱溫馴,於水中不會主動攻擊遊客,但因毒性強,且國外有日致人於死的實際例證,仍應避免去騷擾牠們.台灣於基隆,澎湖及台南都有船隻捕獲的紀錄.食性偏好以蛇鰻科的魚類為食.體色變異極大,身體底色一般為淺黃色或淺褐色,有時亦會偏灰;頭背部為藍黑色,而體背由頸部起亦具有許多藍黑色,鐵灰色或青黑色的環狀斑,尾末端也帶有同樣的深色斑;眼小且直徑小於眼至口裂的最短距離.幼蛇環帶明顯較深,隨成長則會逐漸變淡.胎生,一次約可產3-15隻幼蛇.俗別名為斑海蛇(日名).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 臺灣生命大百科 上次更新 2013-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