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成蟲:頭部除複眼紅褐色、單眼淡黃色、單眼三角區(ocellar triangular)暗褐色、剛毛與觸刺毛(arista)黑色,餘為黃色。中胸背板亮黑色,中胸小楯片黃色;前胸腹板黃色、中胸與後胸腹板黑色;足基節、轉節與腿節黃色,脛節與跗節淡褐色;前翅透明,翅脈除內橫脈(即r-m脈)淡褐色,餘為褐色,M3+4 後段為中室長度之3 倍;平均棍黃色。腹節背板亮黑色,邊緣黃色,第二可見腹節背板具完整明顯黃色中溝(圖六C);腹板黃色,但雌、雄的生殖節為黑色。

雌、雄性別的診斷特徵:體型一般雌蟲大於雄蟲,雌體長1.64 mm,寬0.57mm。雄體長1.44 mm,寬0.48 mm;雄蟲之第9 腹節背板特化成生殖弧(epandrium),上方具1 對尾毛,下方具1 對附器(即尾背尖突,surstylus);雌蟲第7 腹節,呈骨化程度高的筒狀產卵管外鞘。

卵:初乳白色半透明,經48小時後變無色透明。橢圓形。長0.20 mm,寬0.13 mm[3]。幼蟲:共3 齡。初無色,後隨成熟而呈黃色。蛆狀,外表光滑。頭部較尖,腹部末端較鈍。頭咽骨明顯,可藉其大小識別各齡期。第一齡幼蟲無色透明,體長(初-末期)0.29-0.73 mm,體寬(初-末期)0.07-0.28 mm。第二齡幼蟲淡黃色,體長(初-末期)0.85-1.42 mm,體寬(初-末期)0.31-0.40 mm。第三齡幼蟲淡黃至黃色,體長(初-末期)1.58-2.26 mm,體寬(初-末期)0.47-0.54 mm。

蛹:褐色。長橢圓形,外有環節。體長1.69 mm,體寬0.77 m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錢景秦 資料提供 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上次更新 202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