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屬於真菌。與一般鐮刀菌外觀相似,香蕉黃葉病菌大分生孢子呈鐮刀形、隔成4- 8細胞,頂端細胞細長,27-55 × 3.3-5.5μm 。小分生孢子卵形至腎臟形,5-16 ×2.4-3.5 μm。厚膜孢子7-11 μm 。造成香蕉發病時之外部病徵:發病蕉株的下方老葉葉緣首 先黃化,並逐漸擴大至中肋,葉柄軟化,彎曲下垂,最後枯萎。上方幼葉亦逐漸變黃,終至整個蕉株枯萎死亡,有時病株假莖外圍的葉鞘自基部發生縱裂。內部病徵:縱切病株的假莖或塊莖可以發現維管束呈黃色至褐色,在發病後期,黃褐色的維管束纖維上下貫穿成長條形。

臺灣南部地區自1968年出現黃葉病以來,病勢逐年擴散,現已波及多數蕉園。一般言之,本病在酸性砂質地較易發生,又排水不良及傷根情況下可促進本病發生。本病病原菌有4個生理小種,引起台蕉(北蕉、仙人蕉)黃葉病者為第4生理小種,引起呂宋蕉(Latundan)黃葉病者屬第1生理小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 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上次更新 2020-05-27